2009年3月13日星期五

《保衛奇俠》(Watchmen) 觀後感 - 末日的英雄、英雄的末日


昨天,應F之約,和他一起看《保衛奇俠》。

本來,還以為那只是一套推銷典型美國式英雄主義的電影,但開場十分鐘之後,我便發現自己先前的偏見完全是一個錯誤。

和《蝙蝠俠:黑夜之神》(Batman: The Dark Knight) 一樣,電影的著眼點不在於一眾英雄的過去是如何威風。相反,它更仔細地刻劃了他們在面罩之下,與凡人無異的眾生相。沒錯,前者強調的是英雄的dark side,而後者則是強調英雄的human side。

所以,在卸下英雄的光環後,絲靈 (Silk Spectre) 退休嫁人、王中之王 (Ozymandias) 改行做生意、夜梟俠 (Nite Owl) 幫人做維修工作。

電影其中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是:究竟美國是以怎樣的態度去看待這些為國家付出貢獻的人?

從常理來說,就本身而言,英雄們自然希望可以為社會做一點事。所謂:能力愈大、責任愈大 (With greater power,comes greater responsibility);因此,當國家需要打仗時、一眾英雄理所當然被征召上戰場殺敵;仗打完了,他們便成為可有可無的工具。除非有什麼反派存在,不然,在國家的眼中,他們只會變成另一堆急需處理掉的燙手山芋。

而當反戰的聲浪此起彼落時,一度得到大家擁戴的英雄更會被視為過街老鼠,人人皆欲誅之而後快。

在另一方面,脫下面罩之後的英雄,本身又會遇到什麼問題?

答案是:他們要解決雙重身份所存在的矛盾。在心理上,他們是英雄,有自己所嚮往並且堅持的正義理想;但是,他們同時又是凡人,各自有著在生活上需要逐一解決的煩惱。

有人選擇以抽離的角度去面對,如曼克頓博士 (Dr. Manhattan);有人選擇安於生活,如夜梟二世 (Nite Owl II) 和 絲靈二世 (Silk Spectre II);有人選擇孤軍作戰、去堅守自身所深信不疑的正義,如墨譜怪傑 (Rorschach);亦有人選擇利用一己之財力去完成自己所認為真正令世界得到和平的目標,如王中之王 (Ozymandias)等等……


本屬同一陣線的戰友,隨著時移世易,到最後卻只餘下分道揚鑣、各自上路的無奈……

《保衛奇俠》中的情節很真實、也很無奈,它反映出來的,是暮日英雄的愴涼哀歌。就以墨譜怪傑為例:失去面譜的他,也失去了和別人好好溝通的能力。

或者,將英雄徹底解剖的話,其骨子裡不過就是這樣一種可悲的生物罷了。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