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6日星期五

《神探》(Mad Detective) 觀後感


杜琪峰 X 韋家輝的《神探》可以說是一個很有趣的故事,但給我的感覺卻是「似曾相識」。大概是因為將人的心理和思考狀態具體化、擬人化的手法,有不少電影已經採用過類似的橋段。比較著名的例如有David Fincher 的《博擊會》(Fight Club)。

另一個例子是山本英夫的《異變者》(Homunculus;台譯:異能者)。這位日本漫畫家更進一步,將人類的心理扭曲以「非人」的形態描繪出來。正因為珠玉在前,即使劇本有韋氏的加持,整個故事對我來說仍像搔不到癢處似的,可謂意猶未盡。

話雖如此,但《神探》始終是兩大巨頭的攜手之作:故事推進方面十分緊湊、扣人心弦,杜氏真不愧是善於拍攝警匪片一類作品的老手。

劉青雲所飾演那位屢破奇案但心理有問題的神探「陳桂彬」,他的查案手法在一般人眼中看來自然是荒誕瘋狂,卻跟浦澤直樹筆下作品《Monster》中的倫華探長如出一徹,在搜集證據時都會發揮自身的想像力去模擬犯罪者在作案時的心理變化。「查案用的是右腦,不是左腦。」這句說話正是陳桂彬告訴何家安的 (安在杰飾)。

每個人心中所不為人知的一面,叫做「心魔」。在漫畫《異變者》中,主角名越進可以看到人們具體化的心理扭曲;而《神探》中的陳桂彬也自稱可以看到人心中的「鬼」。我覺得,用上了「鬼」這個字去比喻,無非是想加強駭人的功效。看到多名演員去分飾同一人的不同性格,感覺倒像是人格分裂一樣。尤其在結局的時候,自小男孩旁邊突然出現那位臉色陰森的妙齡女郎頗有驚嚇的效果,這應該是導演最想要強調的地方:只消一瞬間的功夫,便可由心底孕育出一隻可怕的「鬼」。

怎樣也好,作為港產電影,《神探》絕對是一部水準以上的作品;但以著名導演和編劇一向的水平來說,是次合作的成績,似乎未如我的期望般理想。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