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3日星期日

《Inglourious Basterds》(希魔撞正殺人狂) 觀後感


由《Kill Bill》(標殺令) 開始,便喜歡看昆頓塔倫天奴 (Quentin Tarantino) 的電影,對我而言那可是集暴力、血腥與黑色幽默於一身的藝術品。

電影的主線其實很簡單:只是一個猶太女孩因家人被殺而借機向納粹復仇的故事而已,而在Trailer中疑似身為主要角色、一眾由Brad Pitt所帶領的美國遊擊隊 (也就是令德軍聞風喪膽的那群Basterds) 的部分反而對整套作品的推進沒有任何實質的影響,可說即使完全將之從故事中剔除也不會有什麼大的問題。但他們的存在卻是電影中重要的暴力和血腥元素來源,我想這大概就是昆頓塔倫天奴的作品特色吧。

而昆頓的電影另外一樣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他善於利用演員之間的對話來迎造緊張的場面:在張力逐漸提高的同時,利用近鏡去捕捉他們表情的變化並加以強調。所以縱使沒有任何實際打鬥的場面,亦能給予觀眾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這點在《Kill Bill》的Vol. 2裡面最後一段:當奧瑪花曼 (Uma Thurman) 與最終頭目Bill (David Carradine飾) 談判然後突然發難的場景便可以清楚看到。

印象所及,在《Inglourious Basterds》中類似的場面有兩幕:分別是一開始由德國軍官Col. Hans Landa在法國乳農家中搜捕猶太人以及電影中期幾個意圖假扮德國軍人、混入戲院的間諜被一名蓋世太保盤問的部份。

這套電影中主要的血腥場面都是重質不重量:如遊擊隊處決不肯投降的戰俘、酒吧混戰和最後戲院大屠殺等,雖然廖廖可數,但在震撼度和突然性方面都令我感到滿意。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聽說電影因過份暴力和血腥之故,在通過電檢的時候不得不將某些片段剪去。希望將來DVD版面世之後,有機會目睹就好了。

0 留言: